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资讯 > 正文内容

墨脱原住民(墨脱定居)

2023-06-03 23:46:11公益资讯1

1. 墨脱原住民

说起西藏,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拉萨的布达拉宫、林芝的桃花、珠穆朗玛峰,每年都有很多人前往西藏朝圣,今天就来盘点西藏有哪些特产吧!

 西藏特产一:墨脱柠檬

 墨脱柠檬是西藏的特色水果,墨脱柠檬可以说是柠檬中的老大,一个墨脱柠檬的重量可以达到十多斤。墨脱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非常适合墨脱柠檬的生长,所长出的墨脱柠檬的营养比普通柠檬高出很多倍。

西藏特产二:人参果

 人参果是西藏地区的特色水果,西藏属于高海拔地区,沙质土壤丰富,特别适合人参果的生长,所产出的人参果果肉味道独特、脆爽多汁、不酸不涩,和酸角一样,是一种受欢迎的水果。

 西藏特产三:奶渣包子

 奶渣包子是西藏的特色小吃,新鲜的牦牛奶煮沸以后被藏族人用传统而独特的方式分解,最贵重、最精华的是酥油,其次是奶渣,也就是提炼了酥油以后剩下的渣子。新鲜的奶渣酸酸的、白白的,可以用来做馅,奶渣包子由此而来。奶渣晒干以后,藏族人习惯把它当零食吃,也放在粥或者汤里面做佐料,干奶渣汉族人不太吃得惯,不过奶渣包子倒不论你是藏族还是汉族或者其他民族都喜欢的美味,老少皆宜。

西藏特产四:嘎玛苹果

嘎玛苹果是西藏林芝的特色水果,是一种新型的杂交品种。苹果基地在雅鲁藏布江畔,水资源非常丰富,全域为低坡度平原地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所产出的嘎玛苹果实大、外观洁净、成熟后果面着鲜红色,外观艳丽,而且肉质细、风味酸甜有香味,品质优良。

西藏特产五:糌粑

 糌粑是西藏的特色小吃,也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将青稞洗净、晾干、炒熟后磨成的面粉,食用时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

2. 墨脱定居

1、墨脱县,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的我国境内最后的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

2、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面积约为一万多平方千米,境内居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

3、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

3. 墨脱概况

据初步统计,现有20余处的自然保护区栖居着斑羚,它们可值此得到较好的保护:

1、华南亚种在佛坪保护区(陕西)得到较好的保护,另外在至少十个保护区有其踪迹,包括,九连山保护区和武夷山保护区(江西);花坪保护区、千家洞保护区、寿城保护区、西岭山保护区和银锭山保护区(广西);梵净山保护区(贵州);太白山保护区(陕西)等。

斑羚 2、灰斑羚出现在墨脱和Xiaca保护区(西藏);白水江和头二三滩保护区(甘肃);白河、蜂桶寨、黄龙寺、九寨沟、喇叭河、马边大风顶、塘家河铁布、王朗、卧龙和小寨子沟保护区(四川);神农架保护区(湖北);哀牢山、白马雪山、大围山、大雪山、高黎贡山、黄连山、南滚河、铜壁关和玉龙哈巴雪山保护区(云南)等。

3、华中亚种在其分布区的大部分保护区都可见到,例如镜泊湖和茂山保护区(黑龙江);长白山和左家保护区(吉林)等。

4、喜马拉雅亚种在与尼泊尔交界的边境的珠峰保护区得到保护。

4. 墨脱居民

主要是因为西藏这个地方很危险,经常山体滑坡和坍塌的现象。为了防止意外,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所以规定居民在8点以后禁止出门。

5. 墨脱的民族概况

墨脱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人口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理环境: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墨脱县境内地势陡峭,多山,部分地区甚至是峡谷,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给农业和交通发展带来了困难。

2. 交通不便:墨脱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公路。虽然近年来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

3. 自然灾害:墨脱县位于地震带,经常发生地震。此外,由于地处河谷地带,容易受到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灾害对人口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4. 资源有限:墨脱县地处高原,自然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水资源相对较少。这限制了农业生产,影响了人口的增长。

5. 医疗卫生条件:墨脱县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这对于新生儿和孕产妇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交通不便,一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受到了限制。

6. 教育条件:墨脱县的教育条件也相对较差,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这限制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对人口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墨脱县人口较少的局面。

6. 墨脱的由来

陨玉的来历:

一颗撞击地球的陨石,这个天玉掠过了大半个中国,从中国的东边冲入大气层,最后分成了三大块撞进地壳深处

一块掉落在长白山,一块掉落在长沙附近,第三块则掉落在塔木陀,三块天玉撞击地面形成较小的碎片,散落着到的广西巴乃和西藏墨脱

由于地壳运动,陨王先后被发现,其被修建成特殊的古代建筑,长白山的陨玉最早被修建成了殷商皇陵,后被汪藏海改建。

塔木托的陨玉被西王母发现建都于此,长沙附近的陨玉被南北朝风水师青乌子所用,修建了一座古墓

这块陨石有着一个巨大的力量,其一这种陨玉,可以减缓甚至停止人类肉体的变化和衰亡,哪怕是出生的婴儿进入陨玉,也可以保持生命的延续。

7. 墨脱的民族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兄弟民族之间相亲相爱,共同成就了中华民族灿烂多元的文化。珞巴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56个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少的民族。

珞巴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实际控制区内仅有2300余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其余处在印占区无法详细统计,因此,有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说法。

8. 墨脱什么民族

塔塔尔族和珞巴族。

1、塔塔尔族:人口数 3556

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天山北部地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地区人数较多,塔塔尔族主食主要有“去买西”、抓饭、馕、拌面、馅饼等;喜食牛羊肉,食用的蔬菜较少,主要有土豆、南瓜、番茄、白菜、洋葱、胡萝卜等。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文字为基础的文字,主要信仰为伊斯兰教。

2、珞巴族:人口数 3682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珞巴族生活习俗受藏族影响较深,基上与藏族农区沟通。喜食烤肉、干肉、奶渣、荞麦饼,尤喜食用粟米搅煮的饭坨,并喜以辣椒佐餐,蔬菜有白菜、油菜、南瓜、圆根和土豆等。广泛嗜酒,除饮用青稞酒外,还常饮用玉米酒。

9. 墨脱的历史

      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长3310米。

        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于2010年12月15日贯通。墨脱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历史终于结束

      墨脱处于喜马拉雅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是地震、塌方、泥石流多发区域。地质灾害严重、气候条件恶劣是多年来扎墨公路一直不能完全修通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武警官兵将面临众多世界性的建设技术难题和极端恶劣复杂的自然灾害的重重考验。多次徒步进出墨脱踏勘的地质专家曾表示“修建扎墨公路的难度绝对不亚于浩大的青藏铁路工程。”

       在嘎隆拉山口下面,长3310米,汽车4分钟左右可以穿越,是为了解决墨脱公路或扎墨公路在此遇到的长达8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问题,隧道使季节性通车变为基本上全年通车。而且把原来路程缩短了26公里。

      东方入口的海拔在3700多米(嘎隆拉山口带是4100多上下),西方出口海拔在3400多米,坡度大于百分之4,所以里面安装大量提醒牌。

10. 墨脱以前叫什么

318国道到达西藏后,经过拉萨市、日喀则市等地,最终到达聂拉木县樟木镇中尼友谊桥。在聂拉木县,318国道与219国道相交,

从聂拉木县到墨脱县,有两条公路可以选择:一条是扎墨公路,另一条是派墨公路。扎墨公路是一条从波密县通往墨脱县的公路,全长119公里,是一条山区垂直气候带谱最完整的公路。扎墨公路沿途经过原始森林、瀑布、嘎隆拉隧道等景点,但也有很多水毁路、积水路、瀑布路等危险路段,轿车慎行。扎墨公路有限速条规定,需要按照规划通行时间和速度行驶。

派墨公路是一条从林芝市通往墨脱县的新建公路,全长67.22公里,是继扎墨公路之后第二条通往墨脱县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于2018年底通车,大大缩短了从林芝到墨脱的行车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短到4小时。派墨公路沿途也有美丽的风景,如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迦巴瓦峰等。

11. 墨脱遗址

墨脱县收取门票是因为这个地方是一个旅游景点。该县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门票不仅可以提供旅游设施的维护和升级,还可以为当地的民族文化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此外,门票也可以起到限流作用,避免过多的游客进入景区对环境资源造成压力和破坏。因此,门票的收取是合理且必要的。同时,政府也需要严格监管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权益和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游客们有一个愉快而安全的旅游体验。总之,收取墨脱县门票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同时也是为了维持景区环境和管理秩序,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nanba.com.cn/uncategorized/200339.html